2016 年,中国港口虽然面临巨大压力,但发展中仍有不少值得关注的亮点,如:港口资源整合进入新阶段,多式联运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绿色港口发展深入人心等。中国港口改革在实践与摸索中正逐渐驶向深水区
2016 年,全球港口生产面临着较大的下行风险,中国港口改革在实践与摸索中逐渐驶向深水区,虽然中国港口业面临着巨大压力,但在2016 年的发展中仍有不少值得关注的方面。
一、港口资源整合进入新阶段
广西壮族自治区实现沿海港口市场运营与行政管理一体化。2015 年10 月22 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湾港口管理局正式成立;2016 年1 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湾港口管理局及其分局的组建完成,标志着广西北部湾港三港整合后真正意义上实现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运营的“四统一”管理模式正式开启。
浙江省港口一体化取得实质性成果。继2015 年浙江省海港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与宁波舟山港集团先后挂牌后,2016 年宁波港股份有限公司收购了舟山港股份有限公司,实现一体化运营。在此基础上,浙江省海港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还将进一步推进旗下五大港口的统一运营。通过资产的整合,宁波舟山港集团将作为浙江省海港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的港口运营主体统一运营浙江省沿海港口。
京津冀协同发展推动津冀港口一体化。2015 年底发布的《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规划》将构建现代化的津冀港口群列为重点任务之一。2015 年12 月,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与河北港口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框架协议,由渤海津冀港口公司收购津冀两座码头,分别是天津港高沙岭港区新兴建材产业基地通用码头工程(一期)和黄骅港综合港区多用途码头3#、4# 泊位。此次合作将实现津冀港口资源“抱团”发展。2016 年7 月,天津港集团与唐山港集团合资经营集装箱码头,由双方共同出资组建唐山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负责唐山港京唐港区集装箱码头的建设、运营和管理。此次合作将有效加速京津冀港口一体化运营。此外,湖北、江苏、安徽等省也在推进区域内的港口一体化整合工作。
二、多式联运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6 年6 月,交通运输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公布了“第一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项目名单”,宁波港、唐山港、青岛港、大连港等在内的多个港口牵头项目被列入。同期,国务院《营造良好市场环境推动交通物流融合发展实施方案》、国家发改委《中欧班列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 年)》发布,对“十三五”期间多式联运的发展提出多项具体目标。据悉,《关于促进多式联运发展的若干意见》亦将发布,标志着多式联运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当前多式联运发展仍存在多项瓶颈制约:一是如何解决基础设施的衔接;二是如何推进运输装备的标准化;三是如何强化市场主体的多元化;四是如何促进运营组织一体化;五是如何促进信息资源的交互、共享;六是如何统筹法治制度;七是如何创新政策支持。如何切实解决这些瓶颈问题是推动多式联运发展的关键,也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三、港口绿色发展深入人心
随着资源环境压力的逐渐加大以及港口节能减排技术的发展和创新,港口绿色低碳发展已进入了新的阶段。2015 年交通运输部先后发布《船舶与港口污染防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15—2020)》与《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水域船舶排放控制区实施方案》,这是指导“十三五”期间绿色港口建设的纲领性文件。2016 年,交通运输部先后发布岸电、LNG 等示范项目名单,发布了《关于做好2017 年度中央财政奖励资金支持靠港船舶使用岸电项目申请工作的预通知》,鼓励港口岸电的政策逐步明确。与此同时,各地绿色港口创建工作加快推进,中国港口协会开展了首批绿色港口等级评价试点工作,9 家码头公司获得“中国绿色港口(四星级)”荣誉称号。此外,上海港、深圳港等港口也已率先开始执行船舶污染排放控制区新规,要求靠港船舶使用低硫油。
四、智慧港口建设有序推进
我国智慧港口建设有序推进,港口向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2016 年4 月,交通运输部发布《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简称《规划》)进一步对“十三五”时期智慧港口建设指明方向。《规划》指出,在智慧港口示范工程方面,选取沿海或内河重点港口,建设完善港口全面智能感知体系,促进港口物流服务电子化、网络化、无纸化和自动化,通过信息集成和共享,实现港口与相关物流企业的信息共享依托智能监管、智能服务、自动装卸,优化港口物流流程和生产组织,全面提高港口物流效率和智能化水平。2016 年7 月,国家发改委与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推进“互联网+”便捷交通 促进智能交通发展的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包括智慧港口在内的27 项推进智能交通发展的重点示范项目。
五、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范化
2016 年以来,交通运输部先后发布多项文件,旨在加强危险品运输管理,包括:《交通运输部关于严格落实法律法规要求 加强危险化学品港口作业安全监管的若干意见》(1月)、《危险货物港口作业安全治理专项行动方案(2016—2018 年)》(4 月)、《交通运输部安委会关于深刻吸取天津港“8·12”特别重大事故教训 集中开展危险品安全专项整治的通知》(5 月)、《危险货物水路运输从业人员考核和从业资格管理规定》(6 月)、《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监督检查工作指南》(10 月)等。预计2016 年年内,新版《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管理规定》等一系列文件亦将发布,将进一步加强我国港口危险品货物安全管理的规范化。
六、港口费收体制改革加快
价格改革是进一步推进港口市场化发展的重要内容。2016 年3 月1 日,新颁布的《港口收费计费办法》(简称《办法》)开始执行,按照《办法》,取消了装卸作业包干费政府指导价,原分段计费方式改为包干费的计费模式,价格要对外公示。《办法》还对此前发布的有关船舶使费和港口设施保安费的调整进行了归纳。在此轮港口费收改革过程中,港口行业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认真贯彻落实费收改革的各项政策,切实降低进出口环节物流成本。据不完全统计,按照《办法》的改革标准,港口行业向货主及船舶所有人已让利数十亿元。
此外,为进一步规范港口建设费征收管理规划,切实减轻外贸和水运企业负担,财政部、交通运输部发布通知,自2016 年4 月1 日起港口建设费征收实行新规。通知规定,对水运进港货物中属于船过船作业以及卸船未提离港口库场又直接办理转船转运的,无论收货人( 或其代理人) 是否发生变更,在水运全过程中只征收一次港口建设费。但在转运港口提离港口库场并重新办理托运手续的,在转运港口应征收港口建设费。此项改革改变了港口建设费长期以来存在重复征收的问题,切实减轻了货主的物流成本。预计2016 年年内,关于拖船费收标准的修改意见也将出台。
七、中央层面提出做强做优做大国有港口企业
在2016 年7 月4 日召开的全国国有企业改革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国有企业是壮大国家综合实力、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必须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不断增强活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8 月17 日,交通运输部组织召开做强做优做大国有港口企业座谈会,交通运输部部长杨传堂在讲话中提出,要发挥好市场和政府两个作用,促进港口资源整合、港口间互动联合、港城深度融合,进一步做强做优做大国有港口企业,引领和带动港口行业改革发展和转型升级。
八、内河水运科学发展提速
2016 年4 月,交通运输部出台《关于深化长江航运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进一步明确长航局作为部派出机构的地位,强化长江干线航运行政管理职责,进一步理顺了长江港航在新时期的发展政策障碍。此外,8 月交通运输部又发布了《关于推进珠江航运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可见,继长江之后,珠江港航的发展正迎来良好的契机。
内河码头专项整治规范市场秩序。6 月,交通运输部启动全国内河重点水域港口码头“未批先建”专项整治工作,至2017 年12 月,分三阶段开展全国“两横一纵两网十八线”内河重点水域港口码头“未批先建”专项整治工作。此外,困扰长江已久的“黑码头”问题得到有效解决,2016 年长江沿线省市先后开展专项整治活动:截至7 月底,已关停非法码头600 座、规范和提升351 座;截至目前,已清理非法采砂59 处,市场秩序得到有效规范。
九、港口“走出去”步伐加快
国际港口合作取得瞩目成绩,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加大对“一带一路”国家和非洲港口的投资建设,例如:希腊比雷埃夫斯港、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口项目进展顺利。2016 年,国内港口与国外多个港口达成合作协议,缔结友好港口,例如:青岛港先后与马来西亚巴生港和关丹港等缔结为友好港口;广州港则与汉堡港、纽约新泽西港、波兰格但斯克港等达成友好合作协议。2016 年7 月,中马港口联盟正式成立,中方秘书处设在中国港口协会。
十、游轮产业蓬勃发展
我国游轮产业发展势头依然强劲。目前,我国游轮母港的建设从北到南大致可划分为5 个核心圈:一是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圈,2015 年上海吴淞口国际游轮港码头游轮靠泊488 艘次,接待游客量达250 万人次,成为亚太地区最大的游轮旅游枢纽和全球第八大游轮母港;二是以天津为核心的环渤海圈,2015 年,天津港共接待游轮96 艘次,游轮旅游出入境达43 万人次,均较上年有大幅增长;三是以香港、广州与深圳为核心的华南沿海圈;四是以厦门为中心的海峡游轮圈;五是以三亚为中心的南海圈。预计2016 年全国港口接待游轮艘次、旅客出入境数量以及游轮产业收入都将较2015 年同比大幅增长。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国游轮产业还存在不小的瓶颈与差距,其中最突出的瓶颈即游轮船队的建立;另一个突出的瓶颈是缺乏游轮方面的专业人才;此外,现有的一些政策环境对游轮业的发展存在一定制约。